搜尋目錄
語言目錄
流動式目錄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程序指引

1. 目的

本文件旨在描述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的工作結構,及詳細列出進行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計劃所涉及的程序。

2. 範圍

本文件的對象是那些會採用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進行系統發展的人士。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程序指引的內容結構,是根據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的階段區分的。這套方法包括需求規劃、用戶設計、快速製作及過渡等四個階段。本文件就應用系統快速發展階段的每項工作,提供了以下資料:

為方便參考起見,現摘錄部分文件內容,在以下各部分加以概述。

3.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概覽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是一個發展生命周期,它比傳統的生命周期更能加速系統發展及提高系統品質。它的設計是可使用功能強大的發展軟件,如電腦輔助軟件工程工具、原型開發工具及編碼產生器。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是一個以人為中心及遞增式的發展方法。用戶積極的參與、互相協調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是必要的。測試是融合在整個系統發展周期當中以便系統發展人員和用戶進行漸進式的測試及覆檢。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法的主要目的是:

  • 高速度;
  • 高品質;及
  • 低成本。

應用系統快速發展的生命周期由四個階段構成:

  • 需求規劃;
  • 用戶設計;
  • 快速製作;及
  • 過渡。

3.1 需求規劃

需求規劃階段的目的是

  1. 就影響發展及最後運作的業務問題確立一般的了解;
  2. 熟習現有的系統及;
  3. 認定擬議應用系統將會支援的業務過程。

需求規劃階段由業務及資訊系統管理層之間舉行的會議或一連串的會議展開。這些會議建立了相互之間對發展計劃的目的了解,尤其是有關系統的,從而展開了發展過程。

業務行政人員、用戶及資訊系統專業人員參與聯合需求規劃工作坊;工作坊會按著一套結構緊密的步驟進行。在這個階段內,發展系統範圍的大綱及定義。

這個階段的工作是:

(a) 研究現時情況

這項工作是透過研究現時情況,展開擬議系統需求規劃階段。在初步討論時所發展的資訊,為這項研究釐定了出發點。進行這項研究,是為在聯合需求規劃工作坊的需求定義作出準備。透過研究現有系統及電腦輔助軟件工程資源庫內的資訊,以及透過研究類似系統以檢視任何可再用的結構,計劃推行小組成員可熟習現時情況。

(b) 界定需求

這項工作會發展擬議系統的系統範圍模式及大綱。系統的功能是以業務過程及系統將會支援的數據表示。影響以後發展及過渡活動的管理事宜亦會加以確定。

這項工作的成品會經由一連串的聯合需求規劃工作坊完成。參與這些工作坊的人包括將會受擬議系統運作直接影響的業務範圍內的管理人員。

(c) 最後擬備需求

在這項工作內,擬議系統的範圍正式被記錄,並對推行系統所需的成本和時間作出預算,有時,成本和時間在計劃開始時已經被限定了,在此情況之下,範圍一定要被清楚界定,以便計劃仍可在先前所限定的成本和時間之內執行,繼而獲取批准去執行貫徹該計劃的工作。

3.2 用戶設計

用戶設計階段的目的是

  1. 詳細分析與擬議系統範圍有關的業務活動;
  2. 詳細分析與擬議系統範圍有關的業務數據;
  3. 以將會組成系統的自動化及人手操作功能發展系統結構;
  4. 為最重要的自動化功能擬議屏幕設計;
  5. 選取適合的系統製作方法;
  6. 擬備工作計劃,界定系統過渡的所需步驟、執行這些步驟所需的工作及用以完成這些步驟的計劃表。

用戶設計階段制定詳細的系統範圍模式、系統設計大綱及推行規劃。參與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的用戶進行與這個階段有關的分析及設計工作。

這個階段的工作是:

(a) 制定詳細的系統範圍模式

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舉辦的目的是完成與擬議系統有關的業務活動及數據的分析,以及詳細的系統範圍模式。詳細的系統範圍模式一經完成,便可改良工作範圍,以確保重要的功能可於所需的時間內交付。

(b) 發展系統設計大綱

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的參加者使用經完成及確認的系統範圍模式發展系統設計大綱。設計大綱完成之後,程序(一連串的功能)與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會被確定,即是每個功能的數據使用情況會被界定。這項工作的成品包括系統所需的功能、將會輯納在系統設計內的可再使用的設計元件、系統結構及將會受到系統支援的重要屏幕及報告的暫時性設計。

(c) 改良系統設計

從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所定出的設計,由是計劃推行小組成員及用戶設計小組進行檢討。分析及設計的一致性會透過相互分析及原型開發技巧加以確認。利用相互分析,所有遺漏及多餘的功能(沒有使用數據)和數據(沒有被任何功能所使用)都會被確認出來。詳細的系統範圍模式及系統設計大綱的完整性會被核實,當不一致的情況解決之後,屏幕的原型便會被發展出來及向用戶展示,以方便用戶進行覆檢及修訂,其後會對尚未解決的問題之清單作出調整。

(d) 擬備推行策略

發展推行系統的計劃。在檢討系統的設計後選取推行方法。為了加快交付,可採用並行發展及時間盒管理技巧。該推行計劃需列出所有為發展系統及轉變該系統以符合操作用途的所有工作。釐定完成每項工作所需的預算,及把各項預算摘錄為整個計劃的成本預算。

(e) 最後擬定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大綱及推行計劃須作最後的擬定。通常會為此舉辦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工作坊參加者根據本身檢討原型的經驗,提出系統改進建議,及進一步研究系統需求。除了那些對系統設計沒有影響的事宜如文化事宜等之外,對其他尚未解決的設計事宜進行討論及解決。系統的推行計劃會提交及討論,以協助工作坊參加者指出計劃的任何尚未預計的問題或不恰當的假設。

(f) 為製作取得批准

最後的聯合應用系統設計工作坊所得的結果,會輯納在系統設計及推行計劃內,並會取進入快速製作推行階段的許可。

3.3 快速製作

快速製作階段的目的是

  1. 完成擬議系統的詳細設計;
  2. 制定及測試推行擬議系統的軟件;
  3. 制定一個操作情況屬於可接受的系統;
  4. 編製操作擬議應用系統所需的文件;
  5. 設計、發展及測試所需的過渡軟件,及
  6. 執行準備把系統改變作生產狀態的所需步驟。

在用戶設計階段內最初描述的擬議系統的設計,會在快速製作階段內完成,及推行該設計的應用系統軟件會加以發展和測試。這階段亦執行準備把系統過渡至生產狀態的工作。

快速製作階段的工作是:

(a) 為快速製作做準備

發展環境會作最後的擬備,包括工作站和系統發展人員所需的工作空間,及電腦輔助軟件工程工具。此外,數據庫是根據在用戶設計階段發展的初步數據結構而設計。

最後,會完成系統的測試策略,及展開購買系統於製作後用以進行運作的所需設施。

(b) 製作系統

根據日後的用戶需求,完成詳細界定每個功能的設計。發展及測試推行自動化功能的軟件。

(c) 產生測試數據及系統文件

這項工作是發展所需的測試數據,有關數據可核實系統的運作能力。這些數據會在綜合、系統及驗收測試時使用。編製文件以解釋用戶及電腦操作人員如何操作系統。

(d) 為過渡作準備

在這項目內的工作,是為應用系統在其後改作生產狀態作準備。這些工作包括:

  • 就過渡工作擬備詳細的工作計劃,及應付經改變的應用系統可能出現誤差的應變計劃;
  • 為把數據從現有形式轉換成應用系統使用的形式,發展所需的軟件;
  • 發展過渡程序及安排;
  • 擬備用戶培訓計劃及培訓材料;及
  • 解決因採用新應用系統後與組織有關的事宜。

(e) 核實系統製作

系統必須通過一連串測試,確保系統的每個組成部份及整個系統按著用戶的需求運作。

3.4 過渡

過渡階段的目的是

  1. 在對正常的業務運作造成最少的干擾下,安裝系統以進行生產運作;
  2. 把用以支援目標業務活動的系統的效率提升至最大;及
  3. 認定日後可作出的改善。

在快速製作階段發展的系統在過渡階段時已可進行運作。這時,系統發展人員擬備新系統的現有數據,及訓練用戶操作新的應用系統。他們亦提供支援,以便解決應用系統開始運作後立即出現的任何問題。

過渡階段的工作是:

(a) 進行用戶培訓

舉辦培訓研習班,教導新系統日後的用戶如何操作系統。培訓會在應用系統投入生產前完成。培訓研習班是根據在快速製作階段內發展的材料,及依照在該階段內發展的培訓計劃進行。假如大量用戶須接受培訓,或須進行長時期的培訓,培訓計劃可包括導師培訓課程。

(b) 數據轉換

新系統運作所需的數據會由現有的數據源轉換為新系統可識別的格式。經轉換的數據接著會載入與系統有關的數據結構。

(c) 安裝生產系統

在生產環境內系統開始運作的所需步驟,會在這項工作內執行。硬件及系統軟件配置所需作出的調整會在這時完成,操作系統的操作人員會獲得操作指示,而軟件庫會載入應用系統軟件的生產版本。

(d) 驗收系統安裝

若新系統在指定的期間內運作時,符合經界定的執行上的容差、失誤及可用性,安裝便會視為成功及獲得驗收。驗收是根據用戶、生產/操作人員、支援人員及資訊管理組織之間,就進度表、程序、價格政策、保用條款、軟件及系統文件各方面所定的協議衡量。